当前位置: 首页>>要闻>>各镇动态

【深化“三抓三促”行动】宣化镇:法治课润透农家院 “实景事”教育身边人

来源:高台县宣化镇 作者:魏立婷 发布时间:2025-08-14 09∶46
字体:【 打印

“多年的好邻居,仅仅因为脚板宽的一条田埂,就埋下了祸根,一巴掌,毁了两个家庭,害了自己的亲人,你们说划算不划算……”这是高台县宣化司法所工作人员在台子寺村为群众讲述身边案例“一个巴掌的代价”的场景。

在宣化镇,无论是大街小巷、农家院落,还是田间地头、果园菜地,总会看到镇村干部见缝插针开展普法宣传和排查矛盾纠纷的身影。该镇利用身边反面事例,通过“党员大会”专题讲、“小板凳”聊天通俗讲、田间地头重点讲等多种形式,以案释法、以法明心,让法治意识浸润人心。

一张小板凳,围成普法“小圆桌”。“忍一时海阔天空,要是赵某当时能忍一忍,或者找邻居评评理,能出这事儿吗?”在宣化镇的大街小巷、门口院落、树荫桥头,一张张由“小板凳”围成的普法“小课堂”正在村民的询问声中进行。镇村干部没有照本宣科念法条,而是以身边的案例为切入点,还原事件经过,剖析悲剧根源。村民们在低声议论中逐渐明白,邻里之间的小矛盾,一旦脱离法治轨道,以“拳”论理,后果将无法挽回。工作人员将生活中挤埂占路、抢水淹苗等常见纠纷,一一对应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邻关系”的章节中,以法明理,让小矛盾、小别扭有章可循。

一道长门槛,搭起学法“小长廊”。在站北村村民闫某家,司法所所长魏立婷和她的同事正在调解闫某和邻居的宅基地纠纷。“‘六尺巷’的故事你们总听过吧,古人尚且如此,你们这点事还算个事吗?”原本见面互不搭腔,形同陌路的老邻居,被魏立婷点拨的无地自容,她直击矛盾焦点,三言两语就说的双方当事人低头抠指甲,握手言和。“远亲不如近邻,两家都憋着一口气,通过魏所长的调解,今天总算敞亮了。”闫某说。近年来,宣化镇把普法宣传教育和矛盾纠纷化解作为基层治理的重点,通过一条街、一座桥、一道门槛、一座院落,建起“一对一”学法、讲法、用法的基层法治“桥头堡”,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熏陶,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一条田间道,撒下守法“金种子”。为让广大务工人员做到挣钱守法两不误,该镇还通过设立“普法驿站”有针对性的开展普法宣传。“出门在外,和工友、司机等难免有摩擦,可千万别学赵某冲动动手。”在开发区百亩梨园采摘现场,司法所工作人员向短暂休息的务工人员散发“口袋书”,划重点、学精华,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及禁毒、反电诈、反邪教等法律法规知识的“种子”播撒在瓜田梨园、田间地头、务工者心里。务工人员王某说:“以前总觉得法离我们很远,听了典型案例才明白,法治就是保护咱的‘护身符’,遇到事儿得按规矩来。”

一堂专题课,点亮用法“小灯塔”。“作为党员,我们不仅要带头普法、学法、守法,还要带动身边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学会如何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在各村“党员固定活动日”上,党员们围绕涉农法律法规、婚姻家庭、典型案例等展开讨论,寻找在化解邻里矛盾、学法用法、带头守法等方面的不足和差距。部分村党支部还以党小组、党员家庭为“小网格”,成立“法治宣传先锋队”,在农闲时间开展普法宣传,协助村委会化解矛盾纠纷,点亮了村民用法的“小灯塔”。

如今的宣化镇,“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党员带头学法,镇村干部宣讲学法,利用身边案例相互学法已常态化,村民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浓厚,法治宣传教育如同春风化雨,飘进农家院落,嵌入树荫桥头,落在田野地埂,守护乡村的和谐与安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